关闭
证书查询
查询
身份证号:
证书编号:
登录 关闭
用户名
密   码
登录
注册
注册 关闭
 
个人 企业 艺术人才 特殊群众
用户名
密   码
确认密码
注册
登录
国华人才测评技术研究院欢迎您。今天是:2025年01月11日
微信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热门关键字:
人才教育 人才测评 在线考试 档案管理 下载中心 网络学院 人事代理 教材 合作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李克强谈新旧动能转换:让新动能挑起大梁,旧动能焕发生机
0
发布时间:2017-08-08 08:40:38 浏览数:1516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甫一公布,国际舆论敏锐地注意到,中国先进制造和服务业的表现颇为强劲。路透社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在进一步改善。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去年全部新增就业中,新动能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4%,增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倍,快递业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3.1%。这些数据,正是中国经济以新旧动能转换带动结构转型升级的鲜明印证。

“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 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

新旧动能如何加快转换?总理作过这些阐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环境和载体是两个基本要素。“放管服”改革为新动能成长创造更好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为新动能成长提供更好载体。

——2017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 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

只要我们以新的理念来引领创新,以新的支撑来推动创新,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10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催生新的动能 实现发展升级》

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它们“培土施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进“老树发新芽”。

——2014年11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你们对传统产业进行颠覆性改造,让铸造业从“傻大黑粗”变成“窈窕淑女”,这是中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体现。

——2016年2月2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宁夏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尤其是发达国家,有很多先例可寻。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而且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问

希望你们保持发展势头,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

——2016年10月13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广东东莞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2017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 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

只要与新动能加速融合,再传统的行业都能挖出新金矿。

——2017年4月2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威海迪尚集团

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模式会不断变化,财政怎么支持、金融怎么服务、税收怎么计算也会跟着变化,相应的监管、服务方式也都要跟上。要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助力新动能加速成长。

——2017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央企“双创”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走转型升级之路,央企要当好排头兵。一方面,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另一方面,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转型升级中使传统行业“脱胎换骨”。

——2017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央企“双创”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注重用新技术、新模式加以解决,本着审慎包容的监管理念,促进其既蓬勃又有序地发展。

——2017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支付方式 | 微博
  •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3407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376
  • 京ICP备17030929号-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0481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国作登字-2017-F-00362601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商标局
    商标注册证第277961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