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证书查询
查询
身份证号:
证书编号:
登录 关闭
用户名
密   码
登录
注册
注册 关闭
 
个人 企业 艺术人才 特殊群众
用户名
密   码
确认密码
注册
登录
国华人才测评技术研究院欢迎您。今天是:2025年01月11日
微信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热门关键字:
人才教育 人才测评 在线考试 档案管理 下载中心 网络学院 人事代理 教材 合作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一技在手 求职不愁——高就业率让更多学生选择技工院校
0
发布时间:2017-08-17 08:45:54 浏览数:1667   作者:     来源:

每到初中毕业季,便是学生家长忙碌的时候。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学生家长黎慧,为孩子操碎了心:儿子中考成绩一般,天性调皮,为孩子找个什么样的学校?

经过两周的考虑,她决定把孩子送到技工院校学习。“一是孩子调皮,进技校后能让老师严格管教。二是希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将来好找工作。”

与黎慧一样,很多学生家长的观念逐渐变得务实起来,让孩子就读技工院校。近年来,为了保障学生就业,技工院校以抓技能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一体化教学与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并在技能脱贫上作出贡献。

专业紧贴市场需求

“与其上一般的大学,不如学好技术找个好工作。”四川交通技师学院院长王永莲说,“在招生季,家长的现场、电话咨询大多直奔主题,询问学校的专业行业发展前景如何,起薪是多少。像学校校名、教师水平、办学实力、硬软件设施配备,反倒成了其次考虑的因素。”

家长观念的转变,给技工院校带来了挑战。“首要的就是学校的就业率要有保障,这是技工院校赖以生存、始终保持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王永莲说。四川交通技师学院的就业率保持在98%,一些热门专业,如汽车维修、道桥工程、工程机械、物流、轨道交通的学生毕业后起薪在2000元左右,工作稳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被企业‘预订’,不愁找不到工作。毕业生好找工作,所在专业自然吸引很多人报考。”

为了保持高就业率,一些技工院校还专门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企业需求,开设新专业。前几年,湖北省武汉市的人才市场上缺少受过培训、技能熟练的幼师,武汉技师学院便开设了幼教专业,报名情况火爆。

“幼教专业出来的学生,工资有3000-4000元,加上课后给孩子们上乐器、舞蹈、亲子互动课,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本来很多女生就喜欢和孩子玩耍,现在市场有需要,收入高,报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武汉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熊秀芳说。

教学以技能为根本

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对口的学生,还要求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很强。

“公司看重的是效益,上手越快的员工当然越好。摸过机器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不仅动手能力强,操作习惯还好,来到厂里不到一个月,就能熟练操作机器。”苏州安固公司总经理谢建明说。

技校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已成为企业的共识。这归功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而言,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一堂生产的任务课。学生通过剖析工作岗位、内容、生产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方向。此外,在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中,技工院校还紧贴市场需求,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既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又能保障学生就业有着落,实现了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技工教育专家张中洲认为,为保证就业,技工院校应以一体化教学为基础,打造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品牌专业。“品牌专业在专业定位、师资定位、教学质量、校企合作上,都应最大程度优化。技校还应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战略新兴专业开发机制,设置一批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高的专业。”

贫困学生免学费

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接受技工教育能减免学费。根据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2016-2020年,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学校有义务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家庭学生推荐就业。

“千校行动是对技工院校发出的动员令。”青岛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吴大立说,“与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在技能脱贫上有独特的优势。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

千校行动启动后,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扩大招生范围,深入贫困家庭调查摸底,动员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

“学校对学生落实费用减免政策和帮扶措施,如果学生来自贫困地区,不仅减免一切费用,还补贴一定的生活费。”王永莲说,“贫困学生报考技工学校免除学费,与普通教育相比能较早毕业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这增强了他们报考技工院校的动力。”

  • 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支付方式 | 微博
  •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3407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376
  • 京ICP备17030929号-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0481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国作登字-2017-F-00362601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商标局
    商标注册证第27796137号